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新闻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政策科学论坛”分论坛一(一)

发布时间: 2023-01-19 来源:中国人口与老龄化战略研究智库 作者:董万章

2023年1月 12 日至 14 日,“政策科学论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研讨会”在三亚举行。本次论坛是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新时代政策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天风证券、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中国人口与老龄化战略研究智库等合作举办的高端论坛,邀请多位权威重磅嘉宾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当前经济形势、提出对策建议,涉及老龄化与康养产业、新能源高端制造、投资与能源、新科技新经济、 消费等多方面领域。本次论坛共 50 余场主旨演讲,汇聚近300家上市公司,在 2023 年初之际共同研讨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探寻市场投资新机遇。

image.png

受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的邀请,由论坛组委会统一安排,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在中国人口与老龄化战略研究智库组织主办的“分论坛一”发表了精彩演讲。

image.png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张世平做了《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主题讲话,讲话结合工作的切身体会,提出健康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1)要因势而为、准确定位;(2)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3)要依靠科技、汇集人才;(4)要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建议政府部门:(1)应推动政策的更加完善和落地。(2)应着力解决医改瓶颈问题。(3)应探索推动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image.png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理事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人口与老龄化战略研究院智库主任委员、《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战略抉择》作者董万章做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社会治理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和“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保障新格局》的主旨演讲,总结归纳新书《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战略抉择》的创作要义:(1)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本国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2)《抉择》新书搭建社会治理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桥”和“路”;(3)综合施策“工具箱”暨全民康养新实践新模式;(4)行而不辍“阳宝通”集成模式的内生动力和远景目标。同时,提出了实施积极老龄化、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核心战略综合施策的“九条建议”:(1)加强党对老龄工作全面领导,形成积极应对老龄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行动”的举国制度体系;(2)创新中国特色“一三三”康养模式,挖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活力和新机遇;(3)开展新双创工程,鼓励离退休人员的再就业;(4)推动供给侧、需求侧协同改革,建立阳(光)宝(保障)通(用)集成“一张网”平台体系; (5)发展“时间银行”“道德银行”,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6)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居民下乡,探索新农村田园综合体共同发展和推动康养产业的新路径;(7)协同推进“安全+幸福”工程,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社会保障体系系统集成,协同高效;(8)积极引导人口老龄化时代的社会舆论,筹拍《积极老龄化看中国》的大型国情教育片;(9)进一步理顺积极老龄化的体制机制,筹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研究智库平台,建议组建国家老龄事业推进部或指定涉老的一个政府部门统筹抓总。

image.png


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做了《发展银发经济是我国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增长的重要选择》的发言,对银发消费潜力进行了预测,阐述了目前老年消费市场状况,分析了银发大市场基本业态构成和以康养消费为主体的银发经济特别效能,提出了银发消费基本路径:构建智慧康养平台服务体系。


image.png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做了《长寿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发言,阐述了老龄化与长寿时代发展、长寿时代——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大健康产业特点及前景等三方面问题,提出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工程:(1)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工程;(2)“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工程;(3)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工程;(4)健康服务跨界融合工程;(5)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工程;(6)健康保险发展深化工程;(7)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工程;(8)健康产业人才提升工程;(9)健康产业营商环境优化工程;(10)健康产业综合监管工程。


image.png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刘学军做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言,阐述了康养产业的现状,结合“二十大”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政策导向进行深入解读提出了康养产业发展改革的建议:(1)政府主导,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2)丰富供给模式,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3)加强运营管理,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4)正视区域老龄化的梯度差异;(5)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引领“未富先老”地区走出老龄化陷阱;(6)用科技创新应对老龄化;(7)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 end of right
// end of content